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崇祯八年 > 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

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此次修建一事捐助者虽众,但捐输钱粮数额并不是很多,除了以周后等人的名义拿出的三万两以外,其余人等共捐资一万余两白银,百余石粮食。

崇祯看重的倒不是个人捐多少银钱,他更看重的是人心,结果当然是让他非常满意的。

四万两银子已经够多了,不仅可以将两所可容纳数千人的养济院建起,甚至可以为其提供足够数月生活物资的银钱保障。

但还是有人觉得这点钱不够,不足以让更多无助者得到救助。

于是,一直在京城的郑芝凤闪亮登场了。

人家出手就是五万两白银,一个人就把所有人的风头都盖了下去。

还是对于官场了解太少的缘故,要是别人跟着捐输,就算再有钱,可也不敢超出皇后的出资数额吧?

不,人家郑老四不管这套,出手就震铄全场。

没办法,有钱就是任性。

至于那些明里暗里的指责,人家依旧是那句话:俺是赤子之心!

对于郑家的草莽习气,崇祯倒是颇为欣赏。

不管是为了邀名还是讨好,还是真心想扶危济困,人家拿出的可是结结实实的真金白银,那些说三道四的,过来,你捐了多少?什么?一文未捐?那你赶紧有多远滚多远!你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你就是那种不管别人做什么都能挑出毛病来的嘴侠!再哔哔小心把你抓进去吃牢饭!

上次郑家就捐了十万两,自己只是遣太监送去一对玉如意,以示表扬,确实寒酸了点。

这次人家又是大方出手,自己也得有所表示吧?

赏什么呢?

加衔吧。

这东西惠而不费,再说也是表示朝廷对郑家身份的认可。

郑家虽然又是总兵又是参将的,但都没有挂衔,明白的都知道这是糊弄外行,没有品级的总兵其实是临时差遣,挂了衔的才是朝廷认证过的地方大将。

很快圣旨送到郑芝凤在京城的宅子里,为了让他搞明白这次是皇帝恩赏,兵部宣旨的人特意给他讲清了职衔的区别。

郑芝龙晋从二品武功将军。

郑芝凤晋从四品宣武都尉。

郑芝豹晋五品武德骑尉。

经过兵部官员的解释,郑芝凤这才明白,郑家终于是被皇帝认可了,这些日子的大笔银子没白花。

随着圣旨而来的还有崇祯御笔亲书“忠善”两个大字,兵部宣旨的官员一边羡慕的看着皇帝龙飞凤舞的手书,一边恭喜郑芝凤,一边意味深长的告诉他,忠于朝廷,善待他人,便是圣上对郑家的殷切期盼啊!一定要妥善装裱后,悬挂于正堂的正面,不可污损。

等兵部官员走后,郑芝凤立即打发几名亲兵去找地方装裱,然后快马赶到天津卫,坐上郑家的船送回老家悬挂。

皇帝的手书内容不复杂,重要的是一种态度,对郑家捐资运粮的肯定。

在京城近一年来,随着郑芝凤对各方面的了解,看到京城上下内外正在发生的变化。加上官军的数次大捷,原先不看好明廷的郑芝凤,思想已经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来流贼并非强大到无法剿灭;原来建奴并非不可击败;原来皇帝不像传说中那样急躁易怒,刚愎自用;原来朝臣中也有能臣;原来官军实力如此强横;原来京城的百姓过得并非多么的困苦;原来大明国祚还能往下延续。

这些现象让郑芝凤调整了想来京城投机,通过研判准备随时倒向优势一方的战略思维,迅速向朝廷靠拢过来。

至于一年来花费的钱财,对于年入千万两的郑家根本不算事,只要能博得朝野上下一致好评,郑家在福建沿海的利益就能保持的更长远。

在崇祯的授意下,两块大石碑已经被石匠率先刻好,上面镌刻着此次捐资助粮修建养济院的人员名单,以及捐资数额,等到养济院正式建成之日,将在院中建造凉亭,石碑将会置于亭下,以供后人瞻仰凭吊。

此举更是博得自温体仁一下几乎所有人的赞誉。这可是青史留名的东西,只要大明不倒,石碑将会永久保存下去。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大明: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扎纸匠:这是聊斋明末我岳父是李世民女帝:你竟然想当我相父堡宗别闹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开局被始皇问斩怎么办?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