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扶乱唐 > 第596章 刘晏的判断

第596章 刘晏的判断(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这件事的确就是没有这个必要,张巡甚至告诫刘晏,要是他非得要在这个事儿上面钻牛角尖的话,整不好就得晚节不保。

在这件事上面,刘晏还是听劝的,他当然知道李倓的脾气,也知道他决定了的事儿绝对是没有更改的机会的,这些年他已经习惯了,最重要的是,李倓的决定他都是对的啊,这就没有必要再去说什么了。

刘晏在这些年的宰相生涯里面得到了足够多的成长,与此同时他也为了大唐做出了足够的贡献。

之前的他,的确是每每碰到了李倓的决定他不能理解的时候,就一定会让李倓好好的解释解释,把自己的质疑提出来。

其实这是他从小就养成的习惯,也是这些个习惯,让他在当时被称之为神童。

其实刘晏的往事,不管是张巡还是许远,都是能够如数家珍的知道的。

刘晏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官僚地主家庭。父亲刘知晦,县丞。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三。从小天资聪明,加上刻苦用功,很小就写得一手好诗、赋、文。在乡里被誉为神童。

开元十三年十一月,当时意气风发的李隆基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德,带领文武百官从洛阳出发,前往泰山“封禅”。路经兖州时,年仅十岁的刘晏,跑到行宫,献上了他刚刚写好的《东封书》。

李隆基一看这篇颂扬自己功德的赋,字迹娟秀,文辞畅达。一问年龄仅有十岁,感到十分惊奇,有些怀疑,令当时的宰相张说当场考试。刘晏对答如流,出口成章。张说高兴地对李隆基说:“天才!天才!这真是国家的祥瑞啊!”李隆基龙颜大悦,封刘晏为“太子正字”。

“封禅”后,刘晏随李隆基到了京师长安。长安的公卿大臣,达官名士访问的,邀请的那叫一个应接不暇,刘晏当时就已经算是名声大震了,而那个时候,甚至李倓还没有出生。

到了开元十五年,有一回李隆基和他的皇后、皇妃到勤政楼看戏。年仅十二岁的刘晏也被邀请陪同观看。李隆基当时一看刘晏便打趣地问:“你是正字官,正了几个字。”

刘晏一笑答到:“天下字皆可正,唯朋字不可正。”玄宗一听哈哈一笑,打心眼里喜欢这位小神童。演出时,有一美姬在楼下表演顶竿,竹竿顶端,有个盛装小儿在表演歌舞。一个贵妃见了便叫刘晏以此为题作诗。他不加思索,应声吟出:“楼上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谁得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贵妃们听了拍手叫好。这样刘晏的名声更大了。

但是单单就凭借着这些个虚头巴脑的东西,刘晏是不可能会在后来得到李倓的重用的,等到他成年了之后,凭借着自己的学识和李隆基对他的偏爱,自然是高中进士,再之后,才是他真正像一个官吏蜕变的开始。

天宝七年之后,刘晏先后在夏县、温县任县令。在职期间,那也算得上是廉洁奉公,兴利除弊,为这几个地方的百姓办了不少好事。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大明1805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诸天大明联盟谍影凌云干宋朕乃一代圣君女帝:你竟然想当我相父扎纸匠:这是聊斋明末宋时从梦华录开始我岳父是李世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