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一统天下之压寨姑爷 > 第一百五十三章 初相遇 二

第一百五十三章 初相遇 二(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吴峥笑道:“还是那句话脚长在他们身上,他们要去那儿是他们自己的事,你又何必在这儿发牢骚?”

“不是发牢骚,我是觉的那两个家伙太不要脸了。”

吴峥笑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人生若只如初见,保事秋风悲画扇……”佟泰低语了两句,顿时眼睛一亮说道:“吴兄好诗啊!”

“唉!这诗好吗?我只是随口瞎说的。”

鱼儿姑娘也高兴的道:“公子在才自然能随口成章,虽然寥寥几句却已经道尽了人情冷暖。”

相隔几人不远的周常华听见这四句诗时也是一愣,我去原来赵兄跟王兄还真没吹牛,这小子真的能作诗!而且一出口就是一篇好事,至少比之前刘东青在秋岚姑娘那里做的什么《春桃》强了不只一筹。

很快吴峥被佟泰逼急了所念的这半首《初相遇》便以极快速度传到了夏老的船上,毕竟宋飞儿说江鱼儿这里冷清可不是说她这里没人,而是宋飞儿没有在这里看见蜀中那些知名的才子,一个也没看见。

要说不知名的这里却是坐了不少,毕竟江鱼儿身为蜀中名家这点名气还是有的。

再说了如今老桃树这里已经开始人满为患,江南那边的人来的不多就只来了八个,但这八个人却让整个蜀中俊杰黯然失色,一个接一个的去秋岚姑娘那里坐客,接着又一个接一个的灰头土脸的离开,唯一还能坐在那里不说的也就只有曹梓辛跟刘东青。

但即便是这样,大家心里也都明白他二人现在也不过是在苦苦支撑而已,落败那也是迟早的事。

可就在这时突然有一首好诗传进众人的耳里,而且还是蜀中人自己做的,这怎能让他们不激动,不兴奋的加以传诵,目的就是想让对方听听咱们蜀中不是没人,只是不屑与你较真罢了!

当然人在被逼入绝境时总是容易出现臆想,此时蜀中仕子大概就是这种心态,他们已经被人逼红眼了。

月明湖上夏三的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此时他跳船帮的动儿却是相当的利索,三下两下便跳到了夏老的船上。

“老爷,老爷吴公子作诗了。”

这话不光夏老听见了,就连隔壁的黄骥与何县令也听见了,二人都是不由一惊那小子什么时候来的?接着便把耳朵支了起来,想听听那小子到底做了一首什么样的事,不过有《夜泊嘉陵》在前,想来这一首也不会太差。

夏三将《初相遇》给夏老与夏夫人念了一遍,夏老还在品味,夏夫人便率先笑道:“夫群你觉得那小子这首《初相遇》如何?可有你门生那些风花雪月的好?”

“夫人,老夫的门生只有一人,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莫非是在说陛下?”

“妾身可不敢,我只知道你虽然现在告了老,但以前所任的差事里好像就有一个国子监大祭酒的差事吧!既然是国子监的大祭酒,这国子监的监生不都是你的门生吗?”

“夫人扯远了,咱们还是来说说这小子的诗吧!”

“说什么说在你这文坛泰斗面前,哪有妾身品诗论词的份?”

“夫人!其实我是想说这小子做的这首《初相遇》确实不错。”

“真的?”

“当然是真的,自从咱们认识开始这么多看来为夫什么时候骗过你?不过这次咱们蜀中学子想赢的话,光凭他小子这一首诗还不够。”

夏夫人笑道:“既然吴家小郎能做出这第一首来,你怎么就肯定他做不出第二首?”

另一艘船上黄骥与何县令也在轻吟吴峥的这句《初相遇》,顿时就见黄骥一拍大腿道:“这小子可以啊!虽然来的比别人晚了些,但这一出手就是一篇佳作啊!”

何县令笑道:“明公,其实有《夜泊嘉陵》在前,这小子能出佳作一点都不奇怪,只是可惜咱们现在不好亲自登岛去看看,实在是有些遗憾。”

人都明明已经来了为什么还不能登岛?其实这就跟大人物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出场是一个道理。

往届的春江诗会不管是何县令还是黄骥他们都是最后一个来,因为他们是来做裁判的,只有到晚上,当诗会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他们才会姗姗到场。

只是以前不管谁输谁赢那都是蜀中文坛自己的事,即便是也有游学的仕子参加,但面对整个蜀中文坛也翻不出什么浪来。

但这一届的春江诗会不一样,江南的八大才子居然一下子全来了,不光才子来了就连青楼的姑娘也来了不少,这要是一输那还不一下子传的天下皆知道,要知道青楼里的人别的本事可能没有,但是这添油加醋的本事却是一流。

因为放心不下,所以他们这次才会提前赶来诗会,然后在月明湖上呆着。

这首诗自然也传到了秋岚姑娘的酒会上,曲海等人听闻此诗面面相窥,似乎没有想到这蜀中除了刘东青与曹梓辛之外居然还藏了一个高手?

这个高手也藏的太深了,在之前居然谁也没听说过他的大名。

“刘兄这位吴兄到底是何许人也,一出手竟然就是如此佳作?”曲海问道。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诸天大明联盟大明1805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我岳父是李世民混在洪武当咸鱼开局被始皇问斩怎么办?大明: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扎纸匠:这是聊斋明末
返回顶部